早產兒出院後照顧的原則及常見問題

每一個早產兒都是爸媽寶貝,經過重重考驗,他們終於可以回家了,生命中一個新的里程即將開始。每一個嬰兒都是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發展的可能性,仍需要家長和醫護人員的密切合作及定期追蹤。

editor 06 07 2018 育兒知識, 生活照顧, 孕期知識,

每個嬰兒都是爸媽心中的寶貝,尤其是早產兒比起一般足月產的嬰兒來得嬌嫩、柔弱、因此在照顧上也就必須付出更大的心力。

看著寶寶在保溫箱裡,嬌小的身上貼著各種監視的線,小小的手掌上打著點滴,一根細細的胃管插入他的嘴內提供著他必需的營養,可能還有一根氣管插入他的肺部內幫助他呼吸。他的皮膚是如此薄,當他第一次睜開眼睛時,他看起來是如此脆弱,卻是如此努力。

 

或許,有一天醫師告訴你:他的抵抗力太差,必須接受一些抗生素治療。或許,又有一天護士小姐告訴你:他又忘了呼吸。然而,他的兩頰漸漸豐盈,身上的接線慢慢減少。終於,有一天這個寶貝要回家了!

 

早產兒出院的時機

早產兒什麼時候可以回家,可能在不同的醫院會有一些不同的規定,但是有幾個基本原則是一致的。

一、 不需使用靜脈注射,可以完全經由嘴巴進食。有非常少數的情況,如嬰兒有慢性肺部疾病,或有腦部疾患無法吸吮,才會帶著胃管回家。

二、 不需要保溫箱可以維持穩定的體溫。

三、 體重穩定增加。

四、 沒有嚴重的內外科疾病。

五、 在一週內沒有明顯之呼吸暫停或心跳變緩。有少數情況必須帶著呼吸心跳監視器回家。

六、 照顧的家人準備好了,體重或週數並不是最重要的。

 

現在醫院原則是鼓勵爸媽儘早將嬰兒帶回家,因為早產兒和其他的足月兒一樣,除了肚子餓了要吃飽外,還需要一個溫暖的胸懷,及知道有一個人在他身旁的安全感。這是任何有愛心、耐心的醫護人員都無法完全取代的。爸媽的準備也是非常重要的,才不至於回家後手足無措。

 

這個準備其實很早就開始了,從出生後儘早到病房中探視嬰兒、觸摸嬰兒、參與嬰兒的照顧(餵奶,換尿片等),甚至於施行袋鼠式護理法,都可以增進親子間的關係,促進爸媽對嬰兒的了解,增進爸媽照顧嬰兒的信心。

 

出院前的準備

出生體重兩公斤以上,懷孕週數三十五週以上的早產兒,除非合併嚴重的疾病,否則其照顧和一般足月嬰兒差不了多少,但是要注意他們的餵食能力可以不如足月兒那麼有力,需要較多的耐心。而一些比較小的早產兒在離開醫院前,一些必要的檢查大都已經完成。腦部超音波檢查可以探測腦部是否有嚴重出血或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出生體重小於一千五百公克,或是懷孕週數小於三十週的早產兒,建議於出生四到六週左右(或是受孕週數31到33周左右)安排視網膜的檢查。出院前也建議接受聽力篩檢。如果體重已經超過二千二百公克(最新的研究認為超過兩公斤即可),就可以接種第一劑的B型肝炎疫苗。

 

了解你的嬰兒

早產兒回家後的照顧,最常遇到的問題,其實和足月嬰兒的爸媽一樣,是不了解嬰兒。嬰兒為什麼常常漲紅臉、出著聲、全身用力、伸展四肢?為什麼睡覺時常有鼻塞,或是痰音?肚子敲起來砰砰響,是否是脹氣了?為什麼一直在睡覺?為什麼晚上都不睡覺?為什麼他那麼愛哭,都哄不停呢?為什麼他上一餐一百二十CC一下子就吃完,而下一餐卻連六十CC都吃不完?所有新手爸媽會有的問題,早產兒的爸媽都碰得到,而令爸媽更擔憂的原因在於孩子是早產兒。

 

因此鼓勵爸媽們儘可能在出院前能待在醫院較長的時間,全程參與照顧嬰兒,了解嬰兒的習性氣質。如果嬰兒有特殊疾患時,更應在出院前二十四小時全程照顧嬰兒幾天,等熟練後再回家。

 

嬰兒的哭鬧

嬰兒藉著哭來表示他的需求,也可能藉著哭來發洩體內的一些壓力或過多的刺激。嬰兒可能在一天的某些時段特別煩躁,例如傍晚到凌晨這一段時間,之後又睡得特別熟。隨著嬰兒的成長,爸媽將可逐漸分辨嬰兒不同哭聲所代表的意義。

 

在頭幾個月,對於嬰兒的哭鬧給予立即適切的反應並不會寵壞嬰兒。你可以先確定他是否肚子餓了,是否太熱或太冷,是否該換尿片了。如果沒有上述情況,你可以等個幾秒鐘看嬰兒是否會自己停止哭泣。如果沒有的話,你可以讓他看到你的臉,以平穩溫和的語調和他說話。如果他仍持續哭鬧,可以繼續和他說話,並將你的手放在他的肚子上,或是將嬰兒包起來。如果哭鬧仍不停止時,再將他抱起來,輕柔的搖晃。

 

有些嬰兒很難安撫,如果醫師檢查過確定嬰兒沒有其他疾病時,可能就是所謂的嬰兒腹絞痛。通常早產兒在到達預產期後會逐漸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持續兩、三個月才逐漸減輕。對於照顧的爸媽常造成非常大的困擾,尤其是多胞胎的爸媽。

 

最重要的是不要將嬰兒的哭鬧歸罪於是他不乖,或者是因為你是不好的爸媽。有時嬰兒的哭鬧是找不到原因的,但是嬰兒可以感覺到周圍環境或照顧者的壓力及緊張。沒有一位爸媽可以在每一次嬰兒哭鬧時都能成功地安撫他,放鬆自己的心情,在嬰兒睡覺時,照顧者應儘量找時間休息,簡化家事,並偶而找人幫忙。

 

溢奶或吐奶

這是嬰兒期常見的現象,早產兒更是常見。可能是他吃的量比胃容量多,或是食道胃逆流(因為食道或胃之間的括約肌功能還不成熟,使奶水由胃反流回食道)。可以是在吃完奶後,打嗝時溢奶,也有可能在吃奶後一、兩個小時才出現,通常並不會使嬰兒嗆到、咳嗽或不舒服,即使是在睡眠中出現也很少造成危險。

 

有的嬰兒很常吐奶,通常當他們開始大部分時間是坐著的時候,情況就會改善,有少數的嬰兒直到週歲左右都仍常吐奶。只要嬰兒的體重持續成長,沒有慢性咳嗽的狀況,就可以不用太擔心。

 

如果嬰兒是在餵奶後,很用力地把所吃的奶完全噴出來,而且每天都有一、兩次以上時,或是合併體重增加不良的情況,應找醫師診治。

 

下列步驟可以減輕溢奶的情況:

1、 餵奶時要平靜緩慢。

2、 在餵奶中避免突然地中斷,有聲響或亮光的刺激,或存在其他容易分神的事物。

3、 在餵奶後,讓嬰兒採直立姿勢。

4、 餵奶後不要和嬰兒劇烈的玩耍。

5、 在嬰兒很餓之前就餵奶(別讓嬰兒哭得很厲害)。

6、 如果是用奶瓶哺餵時,先確定奶洞沒有過大或過小。

7、 睡覺時整個床頭都墊高,讓嬰兒的頭比肚子高,或是右側躺。

 

除了照顧一般足月兒應注意的事項外,早產兒還有一些需要特別留意的事項:

 

生長發育的評估

評估早產兒的生長發育時,在二到三歲前需使用矯正年齡,也就是必須扣掉他早產的週數。就如同正常的足月兒一樣,使用現有的健保手冊,當嬰兒矯正年齡一個月大、二個月、三到四個月大、五到六個月大、九個月大、一歲時,都應接受健康檢查。定期測量身高、體重、頭圍,並記錄在手冊上,爸媽更應利用健保手冊上的問卷,好好觀察嬰兒的神經發展,以期早期發現發展遲緩,接受早期療育。如果有懷疑時,可先請新生兒科醫師或小兒科醫師診斷,必要時可轉診至各區之發展遲緩鑑定中心。

 

營養

如果早產兒在醫院中是吃母乳的,我們鼓勵母親持續哺餵母乳。比較常遇到的問題是,在醫院中的早產兒多是使用奶瓶餵食,回到家後嬰兒不會吸吮媽媽的乳房。因此,只要嬰兒可以直接吸奶,我們鼓勵母親儘早到醫院直接哺乳,並儘量在出院前學會哺餵嬰兒母乳。

 

另外,當嬰兒回家後,常因為環境的改變,會有幾天比較煩躁,一直要吸奶。媽媽常因為還不熟悉嬰兒的習性,又擔心嬰兒不知是否吃飽,也多少影響奶水的分泌。此時周圍家人的支持十分重要。分擔嬰兒的照顧,讓母親得到充分的休息,對自己的奶水有信心,幾天後就能漸入佳境。

 

通常在兩、三週後,媽媽可以逐漸感覺到直接哺餵母乳的方便性及親密性。當嬰兒體重成長快速的期間,有時會有幾天的時間嬰兒一直要吸奶,這是正常的現象,並非母親奶水不夠,只要母親持續在嬰兒需要時就餵奶,奶水一定夠嬰兒吃。

 

如果嬰兒是吃早產兒配方奶,到預產期左右,即可逐漸轉換成普通之嬰兒奶粉。如果嬰兒每一餐都喝完還意猶未盡,或是時間還沒到就想再喝奶時,就可以試著增加嬰兒的餵食量。即使是吃配方奶的嬰兒,也不一定能定時定量,不論嬰兒是吃什麼或是吃多少,只要他的身高、體重及頭圍的成長正常,就不用太緊張。

 

早產兒由於本身的積存量較少,建議添加多種維他命,鐵劑則於出生後一到兩個月開始添加。

 

當嬰兒到達矯正年齡約六個月大左右,咀嚼吞嚥的功能逐漸成熟,可以稍微支撐著坐,眼可直視前方,手眼的協調越來越成熟,甚至當他看到大人吃東西時就會伸手來抓,並且放至嘴內,此時就是添加副食品最好的時機。四個月前就給予副食品並沒有什麼好處。副食品給予的原則是由少量、植物性開始,奶瓶裡面不要放奶水以外的食物,多給予嬰兒自我嚐試的機會。

 

其他檢查

除了視網膜病變外,早產兒也比較容易有弱視、遠視、近視、斜視(20),所以在四至六週接受眼科篩檢外,即使是正常的早產兒,於一歲大時應再做一次檢查。

 

一般建議有高危險因素存在的早產兒,應於預產期左右或是矯正年齡三到四個月時,接受第一次聽力篩檢檢查。如果是正常者,於學齡時應再做一次完整之檢查。在這段時間中,如果覺得嬰兒之語言發展較緩慢時,也應再做一次完整之聽力檢查。

 

除了B型肝炎在體重大於二千二百公克,或滿月時打第一針;卡介苗於體重大於二千五百公克或出生六個月後打,其餘之預防注射皆以其出生日算起,也就是出生滿兩個月,就可以接種三合一疫苗及口服小兒麻痺疫苗。

有特殊需求的早產兒

 

呼吸暫停

大部分的早產兒在出院時,已經沒有呼吸暫停的現象,但是有極少數的早產兒在到達預產期左右,仍偶有忘記呼吸的現象。如果其他的成長都正常,他必需帶著呼吸心跳監視器回家。目前在各地的醫療儀器行可以租到這樣的儀器。爸媽必須在出院前學會使用這種儀器,並且知道在儀器發出警示聲時,如何反應及處理。幸好大部分這樣的早產兒在一兩個月後,就不會再有呼吸暫停的現象發生了。

 

肺部及支氣管發育不全

這群早產兒在到達懷孕週數三十六週左右,仍然有呼吸困難的現象,必須依賴氧氣。通常這群早產兒回家時,除了需要有呼吸心跳監視器外,還需要繼續使用氧氣。此時可能還需要有血中氧氣濃度的監測器,可以幫助醫師及爸媽決定氧氣如何使用。餵食這群早產兒必須注意水份的攝取不能過量,可能需要再添加額外的營養品。同時有可能需要服用其他的藥物。這群早產兒更需要和醫護人員維持更密切的追蹤及合作。

 

 

每一個早產兒都是爸媽寶貝,經過重重考驗,他們終於可以回家了,生命中一個新的里程即將開始。每一個嬰兒都是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發展的可能性,仍需要家長和醫護人員的密切合作及定期追蹤。

 

參考來源|衛福部健康久久網-早產兒出院後照顧的原則及常見問題


相關文章

這些文章也許對你很有趣

尿布疹如何預防 寶寶洗澡要用沐浴露嗎? 寶寶哭了怎麼辦

最新文章

這些是來自MOOIMOM的最新文章:

懷孕可以喝蜂蜜檸檬水嗎? 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 細支氣管炎 哺餵母乳的基本知識 乳糖不耐症寶寶的表現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