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mapedia Logo
新生兒常見皮膚症狀

新生兒常見皮膚症狀

author iconeditor
date icon05 07 2018
category icon懷孕百科, 育兒知識, 生活照顧, 孕期知識,

新生兒剛出生時,醫生會請護士跟爸媽一一檢查寶寶的皮膚狀況並說明解釋,準爸媽可以提前了解有關寶寶皮膚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可讓爸媽第一時間聽到不會感到很緊張,也能讓寶寶得到最好的照顧。


生理性脫皮

正常新生兒會皮膚皺皺的,在一、二個月內會有脫屑脫皮現象。尤其手掌、腳掌脫皮狀況會更明顯。

*原因:胎兒懷胎十月長時間在子宮的羊水內浸泡著,出生後空氣濕度大約為60%,對於新生兒皮膚濕度狀況轉換成十分乾燥的環境。便逐漸開始脫皮,大約在出生後一至兩週最明顯。待寶寶一~二個月大之後皮膚逐漸適應空氣濕度,脫皮狀況即改善。過期妊娠(懷孕超過42週)胎兒皮下脂肪會減少,所以皮膚會更乾而皺。出生後脫皮會更嚴重。

*處理方式: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一段時間後會自然恢復。也可適度添加無刺激性嬰兒保濕產品或凡士林減少乾裂更嚴重。避免過度清潔,選擇天然成分無刺激沐浴精或不使用清潔產品,單純溫水沐浴(溫度38~40度)。

 

毒性紅斑

「毒性紅斑」一詞聽起來很嚇人,但實際上並不需任何治療。新生兒毒性紅斑在新生兒時期相當常見,而且會自然消退的紅斑,為不知原因的良性發炎反應。有可能在剛洗完澡或新生兒哭泣溫度較高時紅斑增加,溫度下降後紅斑就便消退。

*特徵:好發於剛出生新生兒的臉部、近端肢體、軀幹以及臀部,但也可能分佈在身體各處,除了手掌與腳底外。一開始是紅斑,有的會長出白色或黃色的膿皰,可持續3~5天後自然消褪,對寶寶無不良影響。

*處理方法:

1.保持舒適的環境溫度: 剛出生的寶寶由於體溫調節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易受外在環境溫度影響而改變皮膚溫度。因此,維持周圍環境在室溫24~26℃很重要,夏天衣物以輕薄、吸汗為主,如遇天冷時可加穿衣服以免著涼。但應避免包得密不透風,不然一下小哭鬧就又滿身紅斑。

2.保持新生兒患部皮膚的乾爽,不要自行塗抹來路不明的藥品,以免造成次發性的皮膚感染。
 

嬰兒粟粒疹(Milia)

因為新生兒汗腺不發達,在兩頰、額頭、腋下、頸部、胸前、或其他身體縐褶處會出現,出現如針尖大小的白色、紅色平滑小突起的小疹子,有些是像透明的小疹子,有時會有黃膿泡樣,稱為「粟粒疹」。

*原因:主要是真皮上的角質產生囊狀滯留而形成的,千萬不可以擠,寶寶的脂腺和孔隙開始日益成熟,粟粒疹也隨著慢慢消失。

 

*處理方式:在出生後至兩三個月內常反覆出現,只要維持通風隔幾天會自動消退。天氣熱或穿太多時會更明顯,粟粒疹不會癢,對孩子也不會帶來不舒服,不需治療。無須擠壓和塗抹任何藥膏。
 

脂漏性皮膚炎

常見嬰兒期寶寶的頭皮、眉毛及耳後出現黃黃油油如鱗屑狀的皮疹,因為不會癢所以不會引起嬰兒不適。偶爾會出現在眼皮、外耳道,引起的原因是此階段的嬰兒皮脂分泌較旺盛,厚厚的黃油痂皮黏在頭皮上、頭髮上,學理上稱為:「乳痂」 (Cradle Cap)。好發在出生後兩週到五週,大約在出生後三個月到十二個月後,皮疹會自行緩解。

但是如皮脂分泌的累積,一層層的堆疊在寶寶的頭皮上,皮脂提供了黴菌喜歡的生長環境,黴菌滋長又加重了發炎反應,惡性循環的結果,造成大量的痂皮累積,必要時可與醫師討論用藥照護。

*處理方式:

1.一般無須特別處理,會隨著皮脂旺盛情形下降而慢慢改善,會自然消退。

2.不用力摳洗,避免造成傷口,洗澡前先塗敷天然低刺激嬰兒油、凡士林後輕輕抓洗,油溶解油。但不建議使用麻油。

3.嚴重者依醫師處方給予局部塗抹劑。

4.鱗屑多加強床單、衣物、帽子的更換清洗。

 

血管瘤( Hemangioma )

「東方人說血管瘤是床母作記號,西方人說是天使的吻痕。」

型式:

1.鮭魚斑—部位常見後頭枕部或兩側的上眼瞼處,色鮮紅如鮭魚。哭時更明顯,有時還會隨著環境溫度而改變。顏色會漸漸褪去,一、兩歲後消失。即使未完全消退,後頭枕部區域長上頭髮後也會蓋住此斑。

2.草莓血管瘤—草莓狀及其顏色的血管瘤,是為血管內皮細胞增生而成。此為新生兒血管增生的良性腫瘤,大部分出現在頭臉部女孩較常見。凸出鮮紅的痣,可能在出生幾週後才比較明顯,在一歲之前仍可能逐漸變大,約在兩、三歲達到最高峰,在五六歲之前自動消退。若病灶過大、長在眼皮上、嘴唇邊、或其他部位會影響日常生活者,應請兒科醫師診治。

 

蒙古斑

蒙古斑好發於東方人的肩膀、臀部、手腕、腳踝及背部,通常是一出生時就會被發現,國內約有80%以上新生兒身上都能見到蒙古斑。斑塊呈現像瘀青的暗藍色,皮膚表面沒有其他變化。蒙古斑色素的顏色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越來越淡,許多寶寶成長至1~2歲的時候,蒙古斑會自然消失,不需特別作治療。

新生兒黃疸

由於肝臟功能還未發育成熟,寶寶出生一周內後,會開始出現黃疸,可以說是正常現象,但如果黃疸情形太嚴重或持續的時間太長,則要考慮到寶寶的身體是否有某些不正常的情形存在,應適當的面對與處理。

 

新生兒的黃疸大多由臉部先開始,當黃疸值越來越高,泛黃則慢慢從臉再進展到身體與四肢手腳。基本上,單純因母奶餵食不良所引起的黃疸,不會對嬰兒造成傷害;但黃疸出現時,不易判斷其原因,且病態性膽紅素過高可能會造成神經毒性(核黃疸),故應帶嬰兒至醫院檢查,請醫師決定是否需要照光治療。照光治療需注意很多事情,黃疸發生時,切勿自行在家裡自行做照光治療。

 

生理性黃疸

大部份造成黃疸的原因多為良性、暫時性的,主要原是是新生兒體內產生的膽紅素量過多,加上肝臟的功能尚未發育成熟,不能充份分解與排出這些膽紅素,加上有些經由膽道已經排到腸內的膽紅素,被腸道吸收回到血液當中,使得新生兒特別容易出現黃疸現象。

 

病理性黃疸

黃疸出現太早、上升速度較快、黃疸值過高或間接膽紅素過高,均屬病理性黃疸,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有尿道感染、敗血症、先天性膽道閉鎖、新生兒肝炎、在母體內受到先天性感染(例如梅毒)、巨細胞病毒引起肝功能不良,以及先天溶血性疾病先天代謝異常等。

 

參考來源|孕產婦關懷網站 - 新生兒常見肌膚問題

Share Icon分享文章

Facebook ShareTwitter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