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後憂鬱別找上我



媽咪生產後需要有足夠的時間來修復元氣,但生產完後往往發現時間、體力、心力都有限制,原本的生活步調及關注的事物因小孩的出生而逐漸變調;加上賀爾蒙的變化及生理上的不適,讓部分媽咪會有情緒低落或心情不穩定的複雜感受。
新生兒需要無時無刻的照顧、仰賴父母滿足生理需求、不靠理智或語言溝通等,對爸媽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當媽咪專注力全放在寶寶身上後,身心靈容易感到疲憊不堪,若又缺乏實質與心靈上的幫手時,產後憂鬱就會在此時大爆發。
產後情緒低落,通常在產後的3-4天發生,而第5天達最明顯;通常產後兩週內就會消失。大部分的媽咪只需要親友適時提供關心與協助很重要,少部分症狀嚴重的媽咪,便需要專業人士介入協助治療。可以運用下列方法來管理情緒、化解壓力,幫助個人找到內在的心理能量,用這樣的能量來面對問題:
- 事先瞭解懷孕相關訊息可預防或減輕壓力
瞭解孕產期的身體變化、產檢相關內容、孕產期間的飲食、營養、生活與運動注意事項、什麼狀況是不正常需立即就醫等。
- 找出壓力源並排出優先順序
如生理不適、心理困擾、家庭生活、工作、經濟考量、信仰、人際互動等。
- 評量自己的壓力有幾分
看看自己的壓力、困擾、煩惱(0~10分)是幾分。如果很多困擾也可以逐項給分,如有需求可求助專業醫師或諮商人員。
- 想一個自己想要改變的目標,並找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 直接解決
找到壓力源,針對問題處理,如舒緩生理不適、坐好月子、恢復身材、學會基本照顧新生兒技巧、重新規劃生活方式、安排經濟資源分配…等。
- 間接因應
問題無法立即解決時,可透過間接的因應方式幫助自己,如情緒調節-練習放鬆技巧、紓壓方式、轉移注意力、尋求親友分擔情緒或專家建議。
不論是誰都需要有自己的時間,適時紓壓放鬆,如:按摩、運動、散步等,減少緊繃的情緒得到舒緩,多一些時間關心自我的狀態,幫助自己有更好的調適,育兒時也能快樂地從做中學習,慢慢適應父母親的角色。


